首页

走进回盛 关于回盛 文化理念 公司荣誉 卫元心语 员工天地 活动集锦 招标公告 廉正回盛

行业资讯 回盛动态 猪价动态 回盛印象 回盛传声

科技创新 湖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院士专家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企业技术中心 科研成果

商用产品 猪药 反刍药 家禽药 水产药 宠物药 原料药

专家队伍

投资者关系 股票行情 公告信息 投资者教育

招聘门户

网上办公 OA 邮箱 竞价平台 招标公告

上市猪企出尽风头 “二师兄”好比印钞机

2020年,“二师兄”的身价一天比一天高,生猪养殖行业的上市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忙着扩大产能,撑大“钱袋子”。近期,随着生猪产能恢复,前期扩张的上市猪企再度打响了成本战。同时,生猪养殖行业盼望的生猪期货终于来了,不少业内人士分析上市猪企有望跳出暴涨暴跌的“猪周期”。明年猪类养殖行业还能怎么发展?

涨价:上市猪企忙着扩产数钱

今年,生猪价格持续走高,生猪供给紧张和产能缺口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5.44亿头,较往年减少了20.93%。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2月,生猪价格达到最高点,突破38元/公斤的水平线后回落;今年7月,生猪价格再度逼近38元/公斤。

一路飞涨的生猪价格也令上市猪企赚得一天更比一天多。前三季度,牧原股份(002714)平均每天净赚7661万元;天邦股份(002124)、正邦科技(002157)净利润增幅均超百倍,大北农(002385)、温氏股份(300498)、新希望(000876)等上市猪企均赚得盆满钵满。同时,上市猪企也纷纷试图通过扩张产能将更多的红利收入囊中。中国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金新农(002548)、大北农共出栏约3123.4万头生猪。

上市猪企间的产能比拼还在继续。财报显示,牧原股份今年出栏目标为1750万-2000万头。温氏股份也预计,今年的生猪出栏量将超过去年的1850万头。新希望的相关负责人曾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其今年已投入运营的生猪养殖项目产能达1800万头,明年力争实现2500万-3000万头的产能,2022年争取实现4000万头的产能。

产能扩张增加了生猪供给,但也导致了生猪价格的下滑。唐人神(002567)董事长陶一山近日公开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大养猪企业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而中国猪肉消费仅6.5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猪肉价格也将跌至4-5元/斤。


 
降温:“成本战”即将打响

今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回落,生猪养殖行业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产能过剩和成本控制”上。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3950万头,连续13个月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32%,母猪存栏已恢复至正常年份的88%左右。截至11月末,全国生猪产能已恢复至常年水平的90%以上。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魏宏阳公开表示:“预计明年上半年生猪产能就可完全恢复正常,按照六个月的育肥周期,明年下半年,生猪出栏有可能达到正常年份的水平。”

成本控制或将成为明年上市猪企盈利的关键。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像自繁自养仔猪的养殖户,平均成本在15元/公斤左右。有些新建厂的固定成本摊销和母猪购买成本、人工成本比较高,其成本可能达到17-18元/公斤左右。当前全国生猪均价在29-30元/公斤左右,即便是成本在18元/公斤左右,还有每公斤10块钱的盈利。如果说饲养一头120公斤的生猪,其盈利水平也在1200元以上,高于比2016年的盈利水平。”

前期忙着扩张产能的上市猪企纷纷发布了成本控制计划。牧原股份、新希望、大北农等上市猪企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各出奇招。牧原股份在公告中指出,明年公司要通过智能化升级将成本降低至11.5-11.8元/公斤;正邦科技将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案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力争明年年底将成本降至16元/公斤;新希望则把成本控制的目标定在11-12元/公斤,并在公告中表示理论上的极致成本可以控制在9-10元/公斤。

展望:跳出“猪周期

跳出“猪周期”,实现稳定盈利是生猪养殖行业一直在期盼的事。随着生猪期货的上市,明年上市猪企或有希望跳出猪周期。上海大陆期货农产品研究员余乐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可以帮助这些养殖企业规避“猪周期”的价格波动的风险,还有一些下游的深加工集团也可以通过期货建立虚拟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

上市猪企也开始针对生猪期货布局业务。牧原股份于近日公开表示已组建团队筹备生猪期货相关工作,新希望等头部猪企也在期货市场有所动作。余乐告诉记者,像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等头部猪企,其养殖规模和技术都比较成熟,对接期货市场也比较得心应手。期货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了一个销售渠道和一个价值管理工具。

在供给增加、价格回落后,生猪养殖行业还能怎么发展?规模化生产或将成为未来生猪养殖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公开表示,当前畜牧业在加快升级,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超过一半,达到了53%。

今年,上市猪企也在不断推进规模化养殖。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去年,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大型龙头猪企,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托管租赁、入股加盟等方式,帮助带动中小养殖场户4万多户。

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或许也是上市猪企跳出“猪周期”的途径。“生猪养殖产业链上游的饲料和下游的屠宰加工企业开始进入养殖环节,养殖企业也探索进入屠宰加工领域,向全产业链发展,如牧原、温氏。未来纵向整合的企业数量会增加。”朱增勇说。